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水利部副部长陈敏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方面,水利部积极推进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建设,十年来,新增库容1632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约6万公里。
今年辽河干堤将全线达标
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方面,陈敏介绍,水利部积极推进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建设,实施长江流域姚家平、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控制性水库,黄河下游防水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太湖吴淞江治理,以及国家蓄滞洪区等一批骨干防洪工程,大规模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十年来,新增库容1632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约6万公里。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力推进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重要堤防的达标建设,太湖环湖大堤已全线达标,今年辽河干堤也将全线达标。
在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方面,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相统一。率先以流域为单元在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建成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陈敏介绍,全国各类水文测站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目前的12万多处,在有防治任务的2076个县区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水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南、北方主要河流的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
今年,珠江流域的北江特大洪水量级大、发生早,通过水情有效预测预报和防洪工程科学调度,极大缓解了北江严峻防洪形势,确保了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保护对象防洪安全。
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213亿元
5月以来,华北地区南部、黄淮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持续降雨偏少,近期又遭遇大范围高温,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等地出现旱情。
在防御工作体系方面,陈敏表示,水利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的“四不一确保”目标,贯通雨情汛情险情灾害“四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依法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责任,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滚动更新各类防御预案方案,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有效应对了多次大洪水和严重干旱。
今年以来,全国水利系统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至5月,水利建设投资和实施项目均超去年同期水平。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介绍,目前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213亿元,同比增加170亿元,增幅4.2%。其中,广东、河北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浙江、山东、福建、四川、安徽等16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了100亿元。
增发国债水利项目资金已完成1476亿元。从实施项目看,全国实施水利项目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5%。特别是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水利项目新开工1340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
耕地总灌溉面积达10.55亿亩
陈敏表示,水利部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坚定不移深化水利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有效保障了我国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战场。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水利部连续多年持续推进灌区建设和改造,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8700多万亩,相当于8个都江堰灌区,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这些灌溉面积上生产了我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不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陈明忠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2%,也是节水潜力所在。水利部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地,强化取水许可,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大力推动灌区节水改造。推动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到2023年底,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6,年节水能力比10年前提高约300亿立方米。下一步还要建设改造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继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文/本报记者董鑫统筹/刘晓雪